2020年10月11日至15日,由我院黨委書記李衛國書記、連醒老師和鄭昕老師帶領2018、2019級環境設計專業同學在河南省內及周邊進行了為期4天的藝術實踐考察。

第一天:陜州地坑院
陜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距三門峽市區11公里,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

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也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恒溫住宅”。
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第二天:永樂宮

永樂宮,因故址在永樂鎮而命名,又名大純陽萬壽宮。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招賢村,現址位于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永樂宮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宮殿內部的墻壁上布滿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的壁畫滿布在四座大殿內,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冻獔D》描繪的是群仙朝謁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龍、白虎兩神為前導,南極長壽仙翁和西王母等八個主神的四周,簇擁了雷公、電母、各方星宿神及龍、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將、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圖近300個神仙朝著同一個方向行進,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在用色上,采用了傳統的重彩勾填方法。
第三天:龍潭大峽谷、洛陽孟津縣魏家坡古民居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也是洛陽第五家國家AAAAA級景區。

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

魏家坡民居位于洛陽市區北5公里,連霍高速公路洛陽西站西北0.5公里處。魏家坡民居建于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間,是魏氏家族興盛時期建造的官宦住宅?,F存建筑面積25500m2,房屋248間,院落窯洞26孔。

宅院青磚瓦舍,布局對稱,院內主仆、水路分明,房上有五脊六獸、獅子海馬等裝飾,宅院內保存有大量木雕、磚雕、石雕及匾額等工藝美術品,展示了清代民間建筑的藝術風格。
第四天: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 在龍門石窟奉先寺雕刻盧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陽紫微城建造天堂的消息傳入日本后,圣武天皇發愿"朕亦奉造",于是在奈良(平城京)建立東大寺。而"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價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此次省內藝術考察意在讓同學們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審美、拓寬知識面。從自然景觀中受到啟示,學習古人的智慧。從而使同學們對所學專業深入探索、不斷研究。